山野 │ 技術

西式毛鉤也講「鯉」 理論篇西式毛鉤也講「鯉」 理論篇

西式毛鉤也講「鯉」 理論篇西式毛鉤也講「鯉」 理論篇
撰文/左承偉.攝影/左承偉、宋為農
2017/11/27發表,已被閱讀10,315次

前言

雖說許多釣魚故事、漫畫都將老鯉魚形容成精明的對象,但在台灣傳統的俗名中,卻用「呆仔」稱呼鯉魚。於是這一智、一愚看起來如天差地別,但鯉魚也的確有著兩種「性格」,或說只要是魚,智慧總是隨著年齡成長吧!

話說回來,許多人對釣鯉這件事,還停留再以甩竿沈底掛扁擔鉤,並和上香稠的蒸蕃薯、蛹粉;或是手竿配止水浮標,鉤上掛著三色餌。因此以毛鉤作釣恐怕聽過的少之又少了。由於看到台灣河川環境正在變好,即河川水質改善,職業捕撈漁民凋零,鯉魚數量已較過去漸增,甚至不乏大物,而這將是新的毛鉤對象魚。

隨著河川中、下游環境改善,越來越多郊區甚至都市內的河流都可以釣獲鯉魚。

細說鯉魚生態

鯉魚很常見,因此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牠的親切感、熟悉感都比許多其他魚類來的高,但您真的瞭解鯉魚嗎?或者說我們以為自己瞭解。

台灣河川中,鯉魚算是少數能自行繁殖的大型鯉科魚類,因此學界對牠是否屬於「原生種」一直爭議頗多,但撇開定位爭論,牠很明顯的是台灣野外最常見,也最具有食用價值的中大型鯉科魚類。

鯉魚的外型很好辨認,唯獨幼年期的鯉魚乍看下會誤認為鯽魚,但兩相比較後,小鯉魚的頭比例較大,嘴也較大,且鯉魚有二對鬚,鯽魚則無鬚,因此稍微留心些的話不難辨識。

看過鯉魚或錦鯉攝食的人應該知道,鯉魚是典型的「吸食者」(Sucker),總是在水底慢慢地游來游去,並不時吸吸吐吐。以食性來說,鯉魚為雜食性、葷素不拘,但如果有的選,牠比較偏好動物食性,因此水中的各種無脊椎生物,如螺貝蝦蟹、水棲昆蟲等,都是牠的最愛,這也就是為何鯉魚練餌中常參有蛹粉的原因。

另一方面,鯉魚主要在春季進行交配,因此春天氣溫較暖後,可以看見成群鯉魚相互追逐或雄鯉躍出水面,這便是鯉魚的求偶過程,所以春季時鯉魚的食慾較佳,也比較容易釣獲。但這只是基本,因鯉魚頗貪吃,所以只要有得吃,通常不會拒食物於千里之外。

鯉魚的兩對口鬚,是辨別鯉魚、鯽魚最容易的方式。

從鯉魚行為衍生的策略

投入擬餌釣法(西式毛鉤及路亞),很重要的便是觀察生態與魚類行為,而非瞎釣盲投。由於擬餌是模擬魚類食物的假餌,它並不可食,所以在「騙」的過程中往往只有一剎那,即一剎那間可能被魚識破。於是回過頭來,必須從鯉魚的個性、垂釣水域的環境,以及增加對釣人的有利因子說起。

容易受人為環境制約

若有人餵食,鯉魚可是會上浮到水面撿食的。

鯉魚被稱為「四大家魚」之一(註),換言之,牠很早就被人類馴養,做為蛋白質來源,因此牠的天性中原本就容易被馴化,只要有這樣也就容易被人類制約,或者容易適應人類創造的環境。舉個例子來說,鯉魚具有較高的耐污性,因此當河川逐漸從污臭不堪到現在水質改善,鯉魚便逐漸增加,並且即便是溝渠化或具有消波塊的水域,鯉魚仍然能生存於內。既然如此,便能透過制約的方式,改變鯉魚習慣,讓我們更有機會釣到牠。

所謂的制約反應,指的是透過餵食固定餌料,使鯉魚「習慣」,接著再以外型像該餌料的毛鉤垂釣。最簡單的方式是採用吐司麵包作為誘餌,此原因有二,一是取得方便且毛鉤要模擬起來容易,二是吐司具有浮水性,識別性好。尤其是後者,因為西式毛鉤原是針對水面的釣法,故沉水作釣且自然飄餌,並不利於發現魚訊,所以拿吐司將牠們從水底誘浮,就成了該釣法的精髓。

註:所謂的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鯉魚。

致勝關鍵-讀水

河川中的鯉魚,幾乎活動時都是為了食物打拼。從牠們的生理構造看來,這些呆仔主要是吸食河床底部的東西,因此要把牠們誘起,可得費一番功夫呢!

鯉魚體型大,身體斷面並不如竹篙頭、石賓流線,因此稍有體型的鯉魚多不太喜歡在水流過快的環境,加上牠搜尋食物的方式是吸食,這與許多追逐小生物或撿食上游飄下食物的魚種相較,牠的主食還是多在流速較緩,或所謂的迴流帶。

說的明白些,天然河川中不可能每處水流都一樣快,因為水中的深度、障礙物、河道寬窄、河道斜率均有所不同,這就形成了差異,而判讀方式有以下幾個方法:

迴流帶:水表層常有落葉、白泡、小垃圾像漩渦狀運動,這肯定是迴流帶。另一種迴流帶在水底,尤其不是太深的話,這也是標點,或者能將這裡的魚誘出,那就是大石頭後方的下層水域。

沙洲前緣的凹處就是迴流帶,兩處沙洲之間的位置,天色昏暗時鯉魚會靠近攝食。

流速差異處:水流因來向與河床深度的差異,會出現主水流與副水流。換言之,有流速較快的地方與流速較慢者,那麼這樣的交界處,較慢處就是鯉魚所在的位置。

深(水底看不清楚)、淺(可看清水底石塊)的交會處,常有鯉魚巡弋。

小支流、溝渠注入處:例如有水門、小支流注入的位置,如果該支流有家庭廢水或比主流清澈等條件,也常會有鯉魚徘徊。但要注意的是,除非大水讓主流污濁,不然鯉魚並不太會進入小支流,而是多在交會口附近形成的迴流帶。

小溪注入口會帶來食物,所以會吸引鯉魚前來覓食。

障礙物:這最容易看,例如凸岬後方、消波塊、草叢邊、挺水性水生植物旁邊等。

小結

毛鉤釣鯉對許多人來說未曾想像,但頗適合鯉魚生存的台灣,這應該是頗有發展性的釣法,不僅充滿趣味性、鬥智感,也很有搏魚趣味,加上一般河川的鯉魚並不適合食用,所以是很好的「釣遊魚」(Game fish)。後續我們將會針對適用釣具、如何誘釣、毛鉤製作等部分,為您深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