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技術

琵琶鼠 垃圾變黃金琵琶鼠 垃圾變黃金

琵琶鼠 垃圾變黃金琵琶鼠 垃圾變黃金
撰文/李嘉亮.攝影/李嘉亮
2015/12/02發表,已被閱讀86,168次

經由販賣觀賞魚業者引進的琵琶鼠,主要是供給玩家飼養在水族箱,當作清道夫,清除缸壁玻璃的附著藻類,以及沉積的餌食碎屑,後來卻被棄養進入自然水域,如今成為台灣各地河川、池塘、溪流中的外來種魚類,族群量日漸增多,因為民眾不知有何用途,被釣捕後任意棄置發臭,而被嫌惡的民眾冠上垃圾魚的稱號。不過來台灣工作的泰勞,則十分喜歡此魚,以刺網捕捉後燒烤食用。到底俗稱的琵琶鼠生態為何?釣法如何?可否食用?可能原產於何處?能不能做成出色的料理?相信大家咸感興趣,以下是作者多年心得累積的成果:

幻影魚訊製造機

因為琵琶鼠魚訊都太細碎、太刁鑽,與之交手一、二次,揚竿硬是沒得魚,就再也騙不了人了!

垂釣之際,浮標、甩竿竿尾因風吹、水流,或者隨水流移動的雜物碰觸釣組,使竿尾、浮標產生動作,頻頻揚竿卻不見中魚,此種彷彿有魚訊的現象,被釣友稱為「假魚訊」,通常高手都可馬上分辨魚訊的真假,對資歷淺的釣友而言,則是釣魚活動中非常有價值的體驗。

由於琵琶鼠多數時間靜伏於水底,緩慢左右移動,不論吸食釣餌,或細碎移動位置,致使碰觸釣組時產生真假難辯的魚訊。琵琶鼠所造出的魚訊,不論對手竿釣法的浮標,或者甩竿的竿尾,可謂「集各種刁鑽魚細碎魚訊之大成」,大凡鯉魚、鯁魚、土鯽、福壽魚的刁鑽魚訊牠都能製造,也因此被初學釣魚者稱為「幻影魚訊製造機」,不過天下事有得必有失、有難題多有解答,因為那些魚訊都太細碎、太刁鑽,與之交手一、二次,揚竿硬是沒得魚,就再也騙不了人了!

來台灣工作的部分外籍勞工十分喜歡此魚,以刺網捕捉後燒烤食用。

耐力超強琵琶鼠

亞馬遜叢林在雨季,河水氾濫淹沒區,底部多數處於十分缺氧的狀態,植物腐敗的有機酸使水質呈現中度酸性,這些都難不倒棘甲鲶類。很多種的棘甲鲶,胃部能夠吸取儲存空氣,幫助魚類呼吸,水中越缺氧,棘甲鲶到水面呼吸的頻率越高,台灣的琵琶鼠就有這樣的情形,因此在極度缺氧的污濁水中,只剩下福壽魚、泰國孤呆、琵琶鼠等能利用空氣的魚還能活下來。

由於棘甲鲶能從海拔2000公尺的溪流中,被洪水沖到平地的河水氾濫區,故得以面對海拔高度所造成的水溫激變,因此在台灣的琵琶鼠,能生活在平地最低溫的關渡平原沼澤區,且冬季剛過的二月底,全長33公分的雌魚,已有抱卵情形(水溫低達攝氏10度)。

台灣的琵琶鼠,在原產地應該利用洪水期將結束,於堅硬的泥底挖掘洞穴,產下魚卵、親魚守護魚卵到幼魚獨立後,幼魚便慢慢溯溪回到溪流成長,因此琵琶鼠非常能適應台灣的溪流。

琵琶鼠適應缺氧水體的秘密,在於體內有多量的血液,以及血紅素驚人的攜氧能力。將琵琶鼠放置於陰暗常溫的地面,牠有時能存活超過24小時,即使在大太陽下,也可支撐數小時不死。當亞馬遜的洪水退去,牠會慢慢在泥濘中爬行,回到河流逃過一劫,多量的血、超強攜養能力的血紅素,就是牠離水不死的秘訣。

外觀黑色的琵琶鼠,依中醫五行的角度,應是補腎妙藥,體內血那麼多,此物一定很補血,應該有代替烏龜殼,提煉龜板膠的妙用,生物科技業者,請加入垃圾變黃金的行列。

也因為體內血量多,打算烹調的琵琶鼠,需先行放血,且一併解決活殺的難題。希望快而有效結束牠的小命,一定得掌握要訣,以榔頭(鐵鎚)或鈍尖的石塊,瞄準頭部兩眼中間後方偏背部的部分用力砸下,牠並不會腦震盪,而是脊椎骨折斷、鰓大動脈跟著破裂而死,同時放血與安樂死,讓血液流光備用。

琵琶鼠在原產地利用洪水期將結束前,於堅硬的泥底挖掘洞穴,產下魚卵、親魚守護魚卵到幼魚獨立後,幼魚便慢慢溯溪回到溪流成長,因此琵琶鼠非常能適應台灣的溪流。
棘甲鲶可上浮至水面呼吸,血紅素攜氧量驚人,因此在極度缺氧的污濁水還能存活下來,即使在大太陽下也可支撐數小時不死。

耙魚必備白帶鉤

由於琵琶鼠過濾碎屑吃餌的特殊習性,一般牠很少直接吞餌上鉤,因此想要正吃釣起的機會很小,且大型魚更是不易就範,小型魚則無食用價值。漁業上可於特定水域投置誘餌,再以撒網(八卦網)捕捉效果較佳。

筆者友人,曾釣獲高達4斤(2.4kg)的琵琶鼠,用20磅的粗線。筆者在曾文水庫,曾碰到一個十分特殊的意外,大約經過如下:夜裡一個莫名其妙的浮標小魚訊,好像大鯉魚將浮標輕輕抬起,此暗示可能碰到「幻影魚訊製造機」,於是揚竿中魚,感覺大魚很沉、緩慢打轉,好像大鯉魚,竿子很彎卻抖個三下斷線。子線斷一條,傷口在中央,切口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方式,碳纖線整個分散掉好像馬尾巴,因為沒有直接目擊,推斷可能釣到大鯉,子線劃到琵琶鼠這塊活動礁石,或是直接釣到大琵琶鼠,線被琵琶鼠身體、胸鰭前方硬棘給磨斷。

本文不鼓勵大家用挫鉤挫魚,但有種活動式的白帶魚鉤,完全不需要重新調浮標,遇到刁鑽的魚訊,將活動式白帶魚鉤套註原有釣鉤,釣鉤上餌即可對付琵琶鼠,讓牠垃圾變黃金。鉤子請用改良關東袖2~3號。

八卦網是捕捉琵琶鼠效果最佳的採捕方式。

琵琶鼠必煞食譜

淡水魚類是否美味,牽涉許多條件,內在的條件首要,當然是魚本身有沒有滋味,有些魚天生就具備成為美味魚類的條件,有些則否。琵琶鼠雖然其貌不揚,但是仔細想想,牠應該是很美味的魚才是,也許您還懷疑,且聽本文說出一番道理來。

飼料雞、土雞都是雞,其中影響味道好壞的因素之一,在於有沒有運動,常運動的土雞肉質結實,當然美味。琵琶鼠整天窩在水底,沒機會運動,但是牠穿著一身甲冑,即使緩慢運動,也得費很大的力氣,由此推測牠的肉質結實。飼料、餌食是影響魚肉味道的條件之一,由觀察得知,牠專吃矽藻類,大凡吃矽藻的魚類,很多都是美味的魚,恐怕琵琶鼠也不例外。

最後一項影響魚類滋味的因素是水質,試吃的琵琶鼠在曾文水庫大埔釣魚區捕獲,水質不錯,故肉質沒有泥土味,魚肉結實到沒有話說,筋肉彈性甚佳,嚼勁夠、簡直不像魚肉,好像土雞雞腿肉。而且鮮甜度不錯,感覺不像淡水魚,倒像似海水魚。

若非第一次試吃是親手下廚,且事先已知是垃圾魚,與台灣淡水、海水魚相較,恐怕會排名在前20名內,甚至還更高分。

1.如何弄死魚:鐵鎚、榔頭、斧頭背伺候,重擊腦頸間,使其大量出血,即可有效結束生命,並將血滴盡。等魚死靜不動,以利剪剪開腹部清肚腸。若要充分利用腹部以上的肉(背脊兩側的肉),必須以斧頭、剁刀去掉魚頭,利剪剪掉胸腹鰭。魚體最好用熱開水汆燙過,以避免腹內些微腥味。也可只取尾柄的肉,不過有些浪費,但看起來比較美觀。

要吃到甲冑下的美味就得派上硬傢伙-鐵鎚、榔頭、斧頭背伺候。

2.如何去魚鱗:盾甲狀的魚鱗上面有銳利的刺,難以清掉還會劃傷手掌。以炭火燒烤、以開水汆燙約3~5分鐘,可用鉗子將魚鱗一一夾掉。魚尾巴必須保留一部份,以證明這不是用其他東西矇混,若完全保留則影響料理的賣相。

盾甲狀的魚鱗上面有銳利的刺,處理時應注意避免劃傷手掌。
以炭火燒烤後即可用鉗子將魚鱗一一夾掉。

3.如何調佐料:坦白講,產於清潔水域的琵琶鼠實在很美味,應該適合各種料理法,因為初次嘗試,所以用比較重口味的佐料。將汆燙去鱗後的琵琶鼠尾段,放入有少許油熱的鍋中,翻兩下再加水煮到熟,以蒜末、蔥花2:1的比率混和,加鹽巴攪拌約30分鐘後加入麻油,等魚離鍋,即可淋上佐料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