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技術

保溫的原理與技巧 穿上一身暖保溫的原理與技巧 穿上一身暖

保溫的原理與技巧 穿上一身暖保溫的原理與技巧 穿上一身暖
撰文/黃福森 文字整理=左承偉.攝影/左承偉 邢正康
2015/12/11發表,已被閱讀24,897次

時序邁入寒冬,對許多愛好戶外活動的山野人,冬季的低溫多令人想躲在家中溫暖的被窩睡懶覺,或看電視、上網打發假期,但事實上冬季卻是很值得外出的季節!

台灣冬季的氣候型態,除了北部及東北部以溼冷為主,至於中部或南部地區,卻開始進入乾爽時節,降雨的機會並不多見。此時從事戶外活動,沒有夏季的午後雷陣雨干擾;高山上鎮日視野良好,且不像夏季時中午過後就雲霧繚繞;寒冷氣溫也帶來山區植物的變裝秀,將大自然裝扮著各式各樣的繽紛色彩。

若是低氣壓或寒流來襲,加以足夠溼度或雨水,高山百岳可能在一夕間白頭,純白無瑕的積雪覆蓋在山上,正式為大自然換上冬妝,此刻山上遺世獨立的美景,更顯風華絕代,所以冬季更是山野人要好好把握的時節。然而冰天雪地的美景中,也暗藏著凍傷、失溫等許多危機,所以必須熟習保持體溫及保暖技巧。寒冬戶外衣著,普遍為戶外玩家採用的是「排汗層」、「保暖層」及「防風防雨層」,即三層穿著法。上期本刊已詳細介紹防風防雨層衣物,本期再來談寒冬時保持體溫最重要的「保暖層」衣物。

戶外裝備的歷史,有關保暖層衣物的選用,從早期的毛線衣、羊毛衣,到登山界流行的厚重羽毛衣,然後演進到刷毛布料,再加上近來人造超細纖維填充料的崛起,已展現多元化種類,對從事戶外活動的人,如何在玲瑯滿目的保暖層衣物中,選擇最適合自己活動方式的,將是本期的最大課題。

寒冷感覺的來源-風寒、高度、潮濕

潮濕也是造成寒冷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冬季、入夜後的山林中更為明顯。

人類對外在大氣環境的溫度變化,主要依賴皮膚感覺。當身處在無風環境中,皮膚表層的空氣會被體溫加熱,形成一層接近體溫的氣層,所以不會直接感到大氣的實際溫度。但空氣流動形成風時,則將人體四周形成的氣層吹散,此時皮膚就會直接接觸環境溫度,且必須不斷產生熱源,維持體表的溫度。

當風持續不停的吹襲,會使皮膚溫度急速下降而產生很冷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風寒效應」。長時間的風寒效應會造成體內溫度迅速下降,產生失溫及凍傷的危險。例如氣溫攝氏五度的狀況,當風速達到三0公里/小時,人體皮膚就會感到像是在攝氏0度的環境中。

除了風寒效應,另一個讓人感覺寒冷的因子,就是氣溫隨著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漸遞減。據統計,海拔高度每上升一百公尺,氣溫平均下降攝氏0.六五度,所以平地氣溫為十五度時,若在海拔高度三千公尺的高山,溫度則會降到近零下五度。

此外,潮濕也會對體感溫度造成影響。溼的衣物接觸在皮膚表面,令體表的溫度不斷被溼氣帶走,人體必須耗費更多熱能,將潮濕的水分蒸發為溼氣,這當中吸收的熱量,會造成體內更多熱能散失。

在都會區中,騎乘機車就是最直接能感受到風寒效應的機會,隨著風速的增加體感溫度也會隨之下降。
隨著海拔的升高每上升一百公尺,氣溫平均下降攝氏0.六五度,此外,緯度也是影響氣溫的因素之一。

失溫的狀態與保溫原理

若無法維持體溫,將會引起一連串的生理反應,如先是感覺到極度寒冷,末梢神經的四肢蒼白冰冷,並產生劇烈且無法控制的顫抖(即俗稱的打寒顫);然後開始言語含糊不清、反應遲鈍,再逐漸脈搏減緩、失去意識,體溫無法維持恆溫,並逐漸降低至三十五度以下。然後會發生凍傷、失溫等狀況,此即典型的「低體溫症」(Hypothermia)。

基於上述人體感覺寒冷及低體溫症的發生原因,可歸納出保溫最重要的事項。

準備一個保溫瓶或鋁製水壺,放入熱水後以毛巾包裹,在山區入夜後就成了自製的暖暖包或懷爐。

1、尋找避風處躲避:依據風寒效應原理,要保持體內溫度,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避風場所休息及宿營。

2、穿著防風衣物:防風衣物可抵擋強風吹襲,將強風隔絕在衣物外,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寒風,也可協助皮膚表層形成熱氣隔絕層。

3、避免穿著潮濕衣物:潮濕衣物不但使體表感覺寒冷,水分蒸發時也會耗費大量體熱。穿著溼衣在行進間,由於運動不斷產生熱能,還不會有立即失溫的危險。但到達營地後,在體力過耗的狀態下,須立刻將潮濕衣物換去,才能避免失溫。有些人將溼衣物穿入睡袋,想藉由體溫烘乾衣物,往往會弄巧成拙,將自己陷入失溫的危機中。

4、補充熱食增加身體熱量來源:寒冬保溫除了避免體熱流失外,適當補充熱量也很重要。可使用熱湯、熱飲或食物補充熱量,也可使用熱水袋或熱水瓶直接從體外溫暖肌膚,並避免凍傷。

5、選擇適當的保溫層:保溫層依照厚度及材質,可達到不同的保溫效果,山野活動者,可依照活動場所的氣溫,選擇合適的保暖層。

6、適當活動以產生熱源:抵達營地後,很容易因停止活動,使體溫急速降低,造成寒冷感。可在入睡前適度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使手足四肢感到溫暖,並利於體表四周形成保暖氣層。

到達營地後須立刻將潮濕衣物換去,才能避免失溫。另外防風衣物的穿著也可以減少風寒效應與熱蒸散所帶走的身體熱量。
保溫層依照厚度及材質,可達到不同的保溫效果,可依照活動場所的氣溫,選擇合適的保暖層。
藉由補充熱量也很重要。可使用熱湯、熱飲或食物補充熱量,也可使用熱水袋或熱水瓶直接從體外溫暖肌膚,並避免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