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專題

獨木舟—值得推廣的戶外運動獨木舟—值得推廣的戶外運動

獨木舟—值得推廣的戶外運動獨木舟—值得推廣的戶外運動
撰文/台灣外展教育中心 彭筱琦.攝影/左承偉
2013/03/08發表,已被閱讀18,138次

在台灣獨木舟運動的歷史並不久,由於過去的長年封鎖海岸線禁令、河川污染以及一般民眾對水的恐懼,大多數人少有機會能使用獨木舟。即便是一些先驅玩家完成環台和橫越澎湖海溝的壯舉,對全民運動卻沒有太多幫助,至今仍是小眾的活動,甚是可惜!然而獨木舟活動不僅能鍛鍊身心,更可以一窺台灣的壯麗與驚奇!

一般傳統獨木舟分為印第安舟(Canoe)和愛斯基摩舟(Kayak)。印第安舟通常是木製,無蓋式的船體,適合在較平靜的水域中航行,早年平埔族在淡水河流域與漢人貿易,鄒族人在日月潭上往來,皆是這類型的小船;愛斯基摩舟是北極圈內生活的伊努伊特人所發明,他們用獸皮和獸骨,製作出只容納一個人進出的艙口大小的細長皮艇。與印第安舟用單槳划船的方式不同,愛斯基摩舟的特色是用一根有兩邊槳面的槳,在船的兩邊輕快的划動。

現代的海洋舟就是從愛斯基摩舟演變而來。

現代獨木舟從傳統式改良而來,有像伊努伊特人的坐艙式獨木舟,也有人直接坐在船上的平台式獨木舟,後來更發展出適應不同水域和各種材質的特殊獨木舟,這些進步讓獨木舟更有趣,更廣泛運用在各環境中。

急流舟就是屬於享受刺激快感的獨木舟運動類型。

乘上小船,立刻會有不同的感受,非常接近水面的視角,常常讓第一次划獨木舟的人倍感驚奇,很少有機會可以這樣看著風景,即使是熟悉的環境和海岸,也有了全新的視野。如此新奇的戶外活動,是非常好的冒險教育的學習工具。我們希望將一群學生帶入自然環境,讓他們透過划獨木舟,學習如何在野外生活,面對過程中的挑戰,培養自信心與他人相處能力,透過適當的引導與討論,把這些學習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當水的浮力承擔了所有的重量,划獨木舟不像登山一樣需要肩負沈重的背包,多了一分輕快,雙葉面的槳,卻不是想像中單純用手的力量,要能夠划得好,划的久,需要善用軀幹,甚至用全身的運動來操作。

水上活動,多了幾分風險,自然環境和天候的影響,遠大於陸地的活動。一個閃電劃過天際,大樹會先承接,在水上的獨木舟卻是最顯著的目標。強風刮過,不只是寸步難行,找安全的地方躲避,而是引起海浪,甚至把船打翻,更不用說海中看不見的洋流和暗礁,會把人帶到不可預見的危險。

平台舟的操控最為簡單,適合一般新手入門。

為了安全起見,下水至少兩艘船,在航行的過程中可以有照應。一群獨木舟一起出航,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角色,有領航船、左右護航和殿後的等等。每個人的體力和技術不同,船本身的設計也有差異,導致一個艦隊要維持一同前進並不容易。我們在課程中,不斷要求學生能夠保持隊形前進,讓他們從中學習如何勝任團體中不同角色,與他人合作,體諒彼此的不同,如此就要不斷的溝通、協調,領導與被領導,自然而然的在團體中互動。

使用獨木舟在紅樹林觀察生態勢最親近與最佳的方式。

當槳有技巧的劃過水面,船身穩穩地向前移動,幾乎不會有太多的聲音。許多賞鳥的愛好者,在清晨或黃昏時划向水邊,靜靜地接近水鳥;有時還可看到海龜探出頭來呼吸,在某些海洋生物多的地方,獨木舟安靜、對環境友善的特性,也被用來做為自然觀察的工具,可以很接近被觀察的對象。同時獨木舟也是最環保的運動之一,航行過的水域,甚至連足跡都不會留下。

至於有些巨大的海洋獨木舟,可以載運百公斤的食物、裝備和勇於挑戰操舟人,由沿岸出發,航行到毫無人煙的汪洋大海;靈活輕巧的激流獨木舟,則可以在滔滔江水中載浮載沈,或是翻滾,或是漂流。這些都是為了滿足挑戰與探險的慾望,將人類的地理知識,推向新的境界。

四面環海的台灣,有著1100公里長的海岸線,西部的潮間帶,東部的礁岩海岸,離島眾多、生態驚奇,因此從海上看,將有著不同風貌等我們去發現,而獨木舟運動就提供了這樣的可能,值得您親身體驗!